当地时间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两项行政令,宣布推行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其中最高的是针对柬埔寨的49%的关税,其次是针对越南的46%……
特朗普宣称部分产品免受对等关税的制约,其中豁免条款包括钢铝制品(受232条款约束)、汽车及零部件、部分矿产、药品、半导体等商品。而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《美墨加协定》的产品继续免税。
此外,之前一直被关注的25%汽车关税也将如期实施。特朗普称“在美国生产汽车可免关税”,但行业数据显示,美国无一辆汽车完全由本土零部件生产。供应链专家指出,北美汽车产业链高度一体化,加征关税将导致零部件跨境运输成本层层累积。
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正紧急游说政府豁免部分零部件关税,警告成本激增将导致利润缩水和裁员。行业分析师伊万·德鲁里直言,转移产业链回美国“不切实际且成本高昂”。
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汉诺威工博会上批评美国“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全球供应链”。欧洲工业界担忧政策加剧经济动荡。此前,欧盟、中国等多国已表态将采取反制措施。
尽管特朗普声称关税将“振兴制造业并增加政府收入”,但经济学家警告,关税成本最终转嫁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,扰乱全球贸易秩序。彭博社分析指出,此举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,拖累疫后经济复苏。
此次关税政策是特朗普“美国优先”战略的延续。3月26日,他曾称汽车关税“将是永久的”。然而,美国内舆论普遍质疑其可行性。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专家艾米·布罗格林-彼得森指出,重构产业链需数十年且代价巨大。
目前,美国政府未回应行业豁免请求,但分析认为,若企业压力持续升级,不排除政策出现局部调整。全球市场正密切关注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及WTO等多边机制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