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宝马、奔驰裁员之后,奥迪也开始宣布裁员。
值得关注的是,奥迪同步调整了其电动化路线图。原定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的计划被推迟,公司宣布2030年后将继续生产部分优化电子架构的燃油车型。
奥迪原计划在2033年全球停售燃油车,但根据2025年最新决策,2030年后将继续生产部分燃油车型,主要针对优化电子架构的燃油车产品线。这一调整意味着其全面电动化进程较原计划有所放缓——2023年奥迪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不足10%,远低于特斯拉等新势力竞争对手。
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(ACEA)的数据,2024年欧盟范围内每10辆电动汽车仅对应1个公共充电桩,远未达到欧盟设定的1∶5的目标。另据欧洲市场调查显示,43%的潜在买家仍担忧电动车续航和充电便利性,导致传统燃油车需求持续存在。
在此背景下,业内分析师认为,欧盟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足、高售价及消费者偏好转变缓慢,迫使传统车企重新评估转型节奏。
奥迪的裁员仅是德国汽车业深度调整的冰山一角。其母公司大众集团已提出3.5万人裁员计划,保时捷计划在四年内削减3900个岗位,奔驰则将在2027年前裁减数千职位。上游供应商同样承压,博世、采埃孚和大陆集团等零部件巨头的潜在裁员规模或达7万人。行业研究机构AutoAnalysis指出,德国汽车业正面临"结构性危机":既要应对中国新能源品牌的竞争,又需承担本土高昂的能源与人力成本。
自2019年以来,奥迪已累计裁减约9500个生产岗位,试图通过"瘦身"为电动化腾挪资金空间。然而,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(如与上汽合作的纯电平台)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,仍对其盈利能力构成挑战。杜尔纳表示,奥迪将采取"双轨战略":在优化燃油车竞争力的同时,通过模块化平台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。
随着欧盟2035年禁燃令的最终落地,奥迪的转型窗口期正在缩短。如何在降本增效与技术创新间找到平衡点,将成为这家四环品牌能否在行业剧变中守住豪华车市场地位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