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(KISTEP)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,截至去年,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已被中国赶超。
现在,这种策略同样被应用到半导体产业中,加之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,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。
相比之下,在出口方面,尽管2024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额达到1419亿美元,同比增长43.9%,但其对中国半导体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40.2%降至33.3%,这反映出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提升以及技术替代的趋势。同时,日本的技术积累、美国的贸易制裁以及东南亚产业链的崛起,也加剧了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韩国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。韩国试图通过政府补贴、研发支持和技术升级来巩固自身竞争力。例如在OLED领域,韩国政府提供最高75%的研发补贴以保持技术壁垒,并计划将类似策略应用到半导体领域。此外,韩国学界与企业界呼吁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,以弥补在设计领域的短板。
当然,也不能排除这种结论的得出存在一定“捧杀”嫌疑。毕竟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多年来占据重要地位,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产业体系,尤其是在存储器(DRAM、HBM)领域,韩国的三星、SK海力士与美国美光共同主导全球市场,在制造工艺和量产经验上优势明显,短期内难以被完全超越。并且仅通过39名韩国国内专家问卷调查就得出“被全面超越”的结论,样本相对较小的样本会让结论存在片面性。
同时,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日本、美国等国家的竞争和贸易政策影响,此时发布这样的报告,或许有向政府施压,获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,以应对外部竞争的意图。
尽管KISTEP研究报告更强调中韩两国“基础能力”的比较,而非半导体制造工艺和量产这样的“商业化能力”,而且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保持技术发展势头的同时,也急需解决高端材料与设备依赖进口等问题。但KISTEP研究员郑义真表示:“确保核心技术成为韩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一张战略牌至关重要。为此,韩国迫切需要采取措施确保人才,包括为行业提供激励措施以培养技术人才,以及制定吸引海外专业人士的移民政策。”